■菲菲
今天体验了一款“智能综合训练器”,本来是抱着“想见识下AI会如何抢走我的饭碗”的想法来一探究竟的,结果一整个体验下来发现原来是自己多虑了,至少现阶段还无需忧虑。
这是一款简单、安全、塑形增肌效率高、适合远程健身的设备,标准化,适合一对一,满足了“优质跟练”+“设备安全”的要求。
在城市里,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寸土寸金,可能很难满足这样奢侈的硬件配置,跑步机所占的那块面积的租金恐怕比跑步机本身还要贵,以至于涌现出了各种智能健身产品,目前来看体验都在逐步提升的阶段,毕竟它目前还无法像私教那样专业地去帮你调整出适合你个人的动作幅度与姿势,也无法基于运动解剖学和物理学下的算法来提示你应该如何将动作做得更到位。
相比之下,很多产品都试图通过“游戏化”的方法来降低健身的门槛,比如wii fit、健身环大冒险、VR健身游戏等等,但个人认为,这些最后可能都是吃灰的命(不排除极少数人能坚持下来,但对99%以上的人来说,游戏化健身就是三天热乎劲儿而已)。游戏只是形式,无法改变健身需要大量消耗能量来减脂的本质。同理,StepN索性用赚钱来刺激健身,潜台词是“健身就好像工作一样痛苦,必须得到金钱的补偿”。
健身太难了,除了足够自律之外,也需要格外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才能坚持下去,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优质教练”+“实时互动”,在我看来,实时互动很重要,实时代表不是录播课,互动代表和私人教练有双向沟通。
但核心的矛盾在于,在实时互动的前提下,供给端并没有那么多的优质教练,导致体验很差,留存很低。
用线下健身房来举例,请教练贵,并且还不一定适合你,但不找教练自己练又很难坚持。据《2024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线下付费健身会员达8700余万人,但究竟有多少人能坚持锻炼?直至消耗掉卡内剩余时间?
据我观察,健身房会员中能坚持锻炼3个月以上的不足15%,整体月活跃度甚至低于10%。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办健身卡都是一过性的冲动消费。
长期来看,健身行业要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赚钱,回归到训练本身,这才是正道,而非一味地卖课卖卡或制造焦虑。
未来健身行业的破局,可能在于虚拟人+AI技术的进步,进而突破目前优质教练的产能瓶颈,真正产生规模效应。
但是在那之前,也有一部分人正在优质教练的道路上兢兢业业,每天坚持训练、学习和思考,我正在努力成为这样一位私教。
(作者系健身教练,擅长塑形、减脂、增肌,也爱好在社交平台分享健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