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徐炯报道 李佳吟,“全国公诉标兵提名奖”“全国优秀公诉人”“最美杭州人”……2022年当选为杭州市总工会挂职副主席。
6月初夏的阳光透过工会大楼的玻璃窗洒在办公桌上,李佳吟正伏案修改一份活动方案……分管宣教工作的日子里,这位柔肩担正义的检察官,如今已化身“工会宣传多面手”,在挂职副主席的岗位上打磨出别样精彩。
2022年,从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到市总工会挂职副主席,对李佳吟而言是场破圈之旅。她的自我定义是“从零开始的学生”。“检察工作讲究逻辑严谨,工会宣传工作却需要发散性思维,它以解决问题、服务职工为锚点。这里没有唯一答案,只有不断创新与探索。”这份巨大的转变,成了她挑战自我的起点。她坦言,走访基层时,部分职工对工会职能不是很了解,这也让她下定决心要做好宣教工作。
破圈,创造更多可能
如何让工会“好声音”直抵职工心坎?李佳吟的答案是“破圈”——破形式的圈、破场景的圈、破受众的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5月15日,“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杭州特色展示活动让大家耳目一新:全国劳动模范葛小青与AI主持人隔空对话,讲述自己动人的奋斗故事;“班前十分钟”示范微剧《乘风破浪工绽放》,让工匠精神化作一帧帧平凡而生动的画面;声音剧场《匠心起“杭”》精彩首播,通过劳模工匠和一线劳动者的原声记录,深情告白时代,礼赞“三个精神”……“以前总觉得思政教育是刻板的,直到看见这场有趣的活动,才知道原来思政课也能这么潮!”参加活动的外卖小哥刘凤叶为工会竖起了大拇指。
这“破圈”点子可不是一个人拍脑袋想的,是团队小伙伴齐心协力的结果。“宣传教育不是单打独斗,集众人之所长,才能打造出工会的亮点品牌。”李佳吟感慨道,“我们团队很早就意识到,只有在知识的土壤里,才能唤醒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自我成长的更多可能性。”在“新”光成长营,她见证了工会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上的“三大能量成长包”,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添砖加瓦。在杭千高速建德服务区,她与货车司机们共同点亮了杭州首个司机之家“暖心书屋”这一“精神共富”之路。
走心,传播工会“好声音”
如果说“破圈”是方法,“走心”才是内核。在定向越野跑中,职工们穿梭在绿水青山间,用脚步丈量城市美好;在皮划艇竞赛中,职工运动员在速度与激情中切身感受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
工会的“好声音”,得靠大家一起“唱”。近几年,市总工会很多大型活动,策划执行都很走心,邀请劳模工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线职工一起参与,影响力和好评率都很高。比如:宣教部在2023年6月举办的“宋韵耀今辉 青春致匠心”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入选全国总工会“经典案例”。活动中,代表宋韵经典的“苏东坡”以故事“剧中人”的身份与大学生进行古今对话,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全场学生的热烈掌声。场外,由手工艺人组成的劳模工匠匠人集市为大家带来非遗“视”“听”“味”的三重盛宴。职工和学生近距离领略了非遗的魅力,一睹匠人精湛的技艺。线上,“天目寻匠”抖音号也同步进行直播。“我们想让学生知道,‘三个精神’就在大家身边。”李佳吟回忆起活动当天,依旧内心澎湃。
这两年,工会的“声音”越传越远:“发现世界的另一个入口”“悦读不能停”“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成了职工们的“精神沙龙”;全市大大小小的职工书屋,成了最有人气的“职工会客厅”;还有一批以优秀领讲员、首届全国外卖配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冠军黄晓琴、外卖小哥刘凤叶等为代表的工会“新”星……
工会宣教工作要“做”也要“宣”。仅今年,新华社、工人日报、工会信息、中国工人、中工网、浙江工人日报、杭州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刊发工会助力新质生产力、聚焦职工创新交流活动、劳模工匠人物等深度报道数十篇;“杭州工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深受职工欢迎,其中部分精彩视频点击量达600万+。
数字无声见证着杭州工会宣传教育工作的澎湃动能,同时也铺就了李佳吟“铿锵玫瑰”的挂职之路。
当“暖心书屋”的灯光照亮卡车司机的夜晚,当“新”光成长营的笑声回荡在城市角落,当“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浪潮激荡着心灵,杭州的职工精神共富之路,正因这些鲜活的实践而愈发辽阔。李佳吟的跨界故事,也在破圈中重生,在创新中远航。
采访结束时,李佳吟笑着分享了她来工会后的另一个有趣转变:“从打破纸质阅读的固有思维定式转而学会更多元化的阅读,到惊喜于生活工作的更多可能性,我的认知边界在不断拓宽。”曾经用法律利剑捍卫正义的检察官,如今正以更柔软的方式,在声音的涟漪里、在多元的介质中,一点一点叩开职工心灵的窗。从墨香到声浪,从案卷到心桥,那个“从零开始的学生”,早已在工会的土壤里,成长为最懂职工心的“摆渡人”。